Cat.1蓄势待发,增长可期
- Categories:Industry insight
- Author:
- Origin:
- Time of issue:2020-11-05
- Views:0
Cat.1蓄势待发,增长可期
(Summary description)
- Categories:Industry insight
- Author:
- Origin:
- Time of issue:2020-11-05
- Views:0
为了将有限的频率资源和网络资源用到5G、4G移动通信网络发展中,2G、3G的退网是移动通信更新换代的必然选择。行业市场需要新型蜂窝物联网技术连接。
蜂窝物联网连接分布大致是“136”的比例,10%“高速率”,30%“中速率”,60%“低速率”。高速率可用Cat.4以上以及5G承载,低速率可用NB-IoT承载,中速率则可以用Cat.1或eMTC承载。从目前物联网产业生态来看,窄带业务和高速业务已有成熟的网络和产业生态,而占比30%的中低速物联网网络和相关产业生态还相对空白。
NB-IoT经历3年时间发展,凭借其更高连接数、更低功耗、更强室内覆盖的特性,逐渐被市场所接受并在能源抄表、智慧烟感、智能电车跟踪等领域崭露头角。不过NB-IoT由于其速率和网络覆盖的限制,止步于部分行业应用。
LTE Cat.4虽然支持高速率和低时延并拥有优秀的网络覆盖,但不适用于POC、POS、共享、工业控制等对速率要求不高、对成本较为敏感的行业应用。相比于Cat.1,eMTC在国内的机会并不大,因为eMTC需要基础设施建设,而运营商现在正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5G建设中,很难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eMTC建设中,另外国内应用案例有限,可借鉴度不高,开发难度大。因此,Cat.1将承接蜂窝中速率占比达30%的庞大市场。
Cat.1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,例如网络建设上,现在LTE Cat.1可以无缝接入现有LTE网络当中,无需针对基站进行软硬件的升级,网络覆盖成本很低。芯片成本上,经过系统优化后,集成度更高,模组的硬件架构更简单,外围硬件成本更低。在时延方面,拥有跟LTECat.4相同的毫秒级传输时延,以及支持100KM/H以上的移动速度。
2019年11月,紫光展锐发布了LTE Cat.1 bis芯片平台——春藤8910DM,这也是国内首款Cat.1定制芯片,首次为Cat.1提供了更高性价比的选择。翱捷科技(ASR)也推出了两款Cat.1芯片,具备多制式、高性能、低功耗、集成语音/视频/拍照等多媒体功能,适用于各种形态的物联网模组、跟踪器和智能硬件。
Cat.1正蓄势待发,成为无线通信芯片与模组厂商竞相卡位的又一重点领域,未来增长十分可观。
Scan the QR code to read on your phone
Online Search
凯联资本 专业成就信任
CONTACT
Add:39th Floor,T3,Wangjing SOHO,Chaoyang Dustrict,Beijing,China 100102
Email:kefu@capitallink.cn
